一大早,家住千秋煤矿千园小区的退休职工杜师傅,在单元楼前不停踱步。又到了一年一度上门入户体检的日子,他盼着能第一时间见到自己的家庭医生,把困扰许久的腿麻病因弄清楚。这份急切,藏着对健康的渴望,更藏着对家庭医生亲人般的信任。而这正是千秋矿区家庭医生服务职工的生动缩影。
创新服务织密健康网络
为进一步转变医疗服务模式、完善分级诊疗制度,切实提升群众看病就医满意度,2023年,随着“签约家庭医生式服务 让您拥有自己的保健医生”专项服务开展以来,千秋煤矿职工医院不断创新医疗服务模式,采取自愿签约与政策引导相结合,线上+线下区域联动,门诊签约与上门签约双向并行,基础服务与特需服务按需规划的方式,以家庭为单位,由经验丰富的全科医生为签约家庭提供预防保健、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和转诊、病人康复、慢性病管理、健康管理等基本医疗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。
针对65岁及以上老年人、慢性病患者、工伤职工、孕产妇、6岁以下儿童、因病致贫患者、生活不便的残疾人、长期卧床患者等特殊群体,家庭医生团队提供全过程上门访视、家庭护理、康复指导以及电话咨询服务,逐步构建起“家庭医生入户随访+矿职工医院详查诊疗+本地三甲医院转诊治疗”的分级诊疗制度。
截至目前,该矿职工医院家庭医生团队共有成员12人,分4组开展工作,累计签约9980余人。家庭医生团队已开展入户体检上百次,线上咨询问诊3000余次,重点人群回访率达100%。
手写笔记饱含医者深情
早上9点,董阿芳带着听诊器、血糖仪和写满关怀的手写笔记本,敲响了千秋煤矿退休职工黄师傅家的门。
“黄师傅,最近睡眠怎么样?降压药按时吃了吗?”董阿芳一边亲切询问,一边翻开笔记本,上面详细记录着:“0563号,70岁,老工伤患者,行动不便,家中仅有老伴儿一人,且患有高血压,需定点监测血压,增加入户随访次数,开展家属健康管理培训及线上督导提醒。”
完成体检后,董阿芳耐心地向黄师傅的老伴儿讲解调整药量后的健康管理要点。黄师傅的老伴儿紧紧握着董阿芳的手,满是感激:“我老伴儿行动不便,我文化水平也不高,多亏了咱们医生团队能来家里体检,还嘱咐得这么细致。真是太感谢你们了!”
夜幕降临,董阿芳办公室的灯依然亮着。她仔细核对整理着当天的入户体检信息,在折角泛黄的手写笔记本里不断补充完善。这些密密麻麻的字迹,不仅是健康档案,更是医生对患者最真挚的牵挂。
家庭医生团队队长张晓娟的笔记本里,记录着每个签约家庭的点滴信息,从成员健康状况到生活细节无一遗漏,不同颜色的标签将高血压、糖尿病等患者精准分类。“一单元五楼西户,李师傅,75岁,有高血压、冠心病病史;孩子常年在外,家中仅有老伴儿一人。三单元四楼东户,张师傅,脊髓损伤,活动不便,有高血压病史……”翻开笔记本,一条条信息清晰可见。
“我们给签约职工建立了电子档案,不过,平时查资料的时候,还是手写笔记用起来更方便、更有温度。”张晓娟说。曾经,千秋煤矿职工张师傅血压高达190/110mmHg,却怕耽误工作拒绝住院,正是她通过手写笔记里的记录,及时联系家属和区队,开启绿色转诊通道,经过两周的治疗,成功将张师傅从脑出血的危险边缘拉回。此后,张师傅成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“义务宣传员”。
针对矿区高发的职业病和慢性病,家庭医生团队创新分级标识系统,通过对职工班次表与历年体检数据进行比对,精准筛查高危人群。对于行动不便的职工和居民,家庭医生携带便携式心电图机、尿液分析仪上门完成“初诊+签约”,并及时邀请职工和家属现场扫码进入健康管理群,确保服务精准对接、全面覆盖。
防患未然传递关爱温度
在职工医院一楼办公室,一张醒目的“老年人健康管理流程图”展示着从前期摸底排查、预约服务,到入户体检、报告解读,再到后期跟踪随访的全流程服务。
“我们整合了全科医生的诊疗经验、护士的护理技能和公共卫生人员的健康管理知识,形成‘三位一体’的家庭医生服务模式。”张晓娟介绍道。
在公共服务办公室内,分管公共卫生的副院长正跟同事分享着自己的小发现:“你看,王婶降压药快吃完时会在矿区医院分诊台来回转悠;戚叔血糖不稳就爱在群里发‘早安’刷屏……”这是她总结的职工、居民就诊习惯。
千家小区某单元的客厅里,66岁的郭大姐正调整着手机支架,将屏幕对准老伴儿佝偻的后背。“老头子,跟着视频里的医生慢慢吸气……”她边叮嘱边伸手轻拍老伴僵硬的肩背,手机里播放着家庭医生录制的“五分钟呼吸训练”视频,温柔的指导声在房间里回荡。
作为尘肺病患者家属,郭大姐的手机相册里存满了家庭医生发来的健康小贴士。“以前让他运动,喘得直不起腰就放弃了。”郭大姐拍着老伴微微起伏的胸口,眼角泛着笑意,“现在跟着视频里的分解动作练,才知道原来呼吸还能这么讲究!”随着日复一日的坚持,曾经连说话都费劲的老伴儿,如今已能平稳完成整套呼吸操,这让郭大姐对家庭医生团队的感激之情更深了几分。
从记住职工孩子的乳名,到健康管理群里的温馨提醒,再到企业安全生产报告里新增的“职工健康风险预警”,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让千秋煤矿的健康管理从“治病”转向“治未病”。该院领导表示:“我们一定会持续做好家庭医生入户体检服务和慢性病管理服务,让职工、居民真正感受到‘健康有人管、小病有人问’的民生温度。”(段小丽 许青华)